⭐⭐⭐ Spring Boot 项目实战 ⭐⭐⭐ Spring Cloud 项目实战
《Dubbo 实现原理与源码解析 —— 精品合集》 《Netty 实现原理与源码解析 —— 精品合集》
《Spring 实现原理与源码解析 —— 精品合集》 《MyBatis 实现原理与源码解析 —— 精品合集》
《Spring MVC 实现原理与源码解析 —— 精品合集》 《数据库实体设计合集》
《Spring Boot 实现原理与源码解析 —— 精品合集》 《Java 面试题 + Java 学习指南》

摘要: 原创出处 blog.csdn.net/weixin_43826242/article/details/106005176 「CC_且听风吟」欢迎转载,保留摘要,谢谢!


🙂🙂🙂关注**微信公众号:【芋道源码】**有福利:

  1. RocketMQ / MyCAT / Sharding-JDBC 所有源码分析文章列表
  2. RocketMQ / MyCAT / Sharding-JDBC 中文注释源码 GitHub 地址
  3. 您对于源码的疑问每条留言将得到认真回复。甚至不知道如何读源码也可以请教噢
  4. 新的源码解析文章实时收到通知。每周更新一篇左右
  5. 认真的源码交流微信群。

前言

学习SpringBoot,绝对避不开自动装配这个概念,这也是SpringBoot的关键之一

本人也是SpringBoot的初学者,下面的一些总结都是结合个人理解和实践得出的,如果有错误或者疏漏,请一定一定一定(不是欢迎,是一定)帮我指出,在评论区回复即可,一起学习!

篇幅较长,希望你可以有耐心.

如果只关心SpringBoot装配过程,可以直接跳到第7部分

想要理解spring自动装配,需要明确两个含义:

  • 装配,装配什么?
  • 自动,怎么自动?

1. Warm up

在开始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点简单的开胃菜:spring中bean注入的三种形式

首先我们先来一个Person类,这里为了篇幅长度考虑使用了lombok

如果你不知道lombok是什么,那就最好不要知道,加了几个注解之后我的pojo类Person就完成了

/**
* @author dzzhyk
*/
@Data
@NoArgsConstructor
@AllArgsConstructor
public class Person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eger age;
private Boolean sex;
}

在Spring中(不是Spring Boot),要实现bean的注入,我们有3种注入方式:

1.1 setter注入

这是最基本的注入方式

首先我们创建applicationContext.xml文件,在里面加入:

<!-- 手动配置bean对象 -->
<bean id="person" class="pojo.Person">
<property name="name" value="dzzhyk"/>
<property name="age" value="20"/>
<property name="sex" value="true"/>
</bean>

这里使用property为bean对象赋值

紧接着我们会在test包下写一个version1.TestVersion1类

/**
* 第一种bean注入实现方式 - 在xml文件中直接配置属性
*/
public class TestVersion1 {
@Test
public void test(){
ApplicationContext ca = new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applicationContext.xml");
Person person = ca.getBean("person", Person.class);
System.out.println(person);
}
}

这里我使用了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来加载spring配置文件并且读取其中定义的bean,然后使用getBean方法使用id和类来获取这个Person的Bean对象,结果成功输出:

Person(name=dzzhyk, age=20, sex=true)

1.2 构造器注入

接下来是使用构造器注入,我们需要更改applicationContext.xml文件中的property为construct-arg

<!-- 使用构造器 -->
<bean id="person" class="pojo.Person">
<constructor-arg index="0" type="java.lang.String" value="dzzhyk" />
<constructor-arg index="1" type="java.lang.Integer" value="20"/>
<constructor-arg index="2" type="java.lang.Boolean" value="true"/>
</bean>

version2.TestVersion2内容不变:

public class TestVersion2 {
@Test
public void test(){
ApplicationContext ca = new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applicationContext.xml");
Person person = ca.getBean("person", Person.class);
System.out.println(person);
}
}

依然正常输出结果:

Person(name=dzzhyk, age=20, sex=true)

1.3 属性注入

使用注解方式的属性注入Bean是比较优雅的做法

首先我们需要在applicationContext.xml中开启注解支持和自动包扫描:

<context:annotation-config />
<context:component-scan base-package="pojo"/>

在pojo类中对Person类加上@Component注解,将其标记为组件,并且使用@Value注解为各属性赋初值

@Component
public class Person {

@Value("dzzhyk")
private String name;
@Value("20")
private Integer age;
@Value("true")
private Boolean sex;
}

然后添加新的测试类version3.TestVersion3

public class TestVersion3 {
@Test
public void test(){
ApplicationContext ac = new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applicationContext.xml");
Person person = ac.getBean("person", Person.class);
System.out.println(person);
}
}

运行也可以得到如下结果:

Person(name=dzzhyk, age=20, sex=true)

2. Warm up again

什么?还有什么?接下来我们来聊聊Spring的两种配置方式:基于XML的配置和基于JavaConfig类的配置方式,这对于理解SpringBoot的自动装配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我们在Person的基础上再创建几个pojo类:这个Person有Car、有Dog

public class Car {
private String brand;
private Integer price;
}

public class Dog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eger age;
}

public class Person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eger age;
private Boolean sex;
private Dog dog;
private Car car;
}

2.1 基于XML的配置

接下来让我们尝试使用XML的配置方式来为一个Person注入

<bean id="person" class="pojo.Person">
<property name="name" value="dzzhyk"/>
<property name="age" value="20"/>
<property name="sex" value="true"/>
<property name="dog" ref="dog"/>
<property name="car" ref="car"/>
</bean>

<bean id="dog" class="pojo.Dog">
<property name="name" value="旺财"/>
<property name="age" value="5" />
</bean>

<bean id="car" class="pojo.Car">
<property name="brand" value="奥迪双钻"/>
<property name="price" value="100000"/>
</bean>

然后跟普通的Bean注入一样,使用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来加载配置文件,然后获取Bean

/**
* 使用XML配置
*/
public class TestVersion1 {
@Test
public void test(){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 ca = new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applicationContext.xml");
Person person = ca.getBean("person", Person.class);
System.out.println(person);
}
}

输出结果如下:

Person(name=dzzhyk, age=20, sex=true, dog=Dog(name=旺财, age=5), car=Car(brand=奥迪双钻, price=100000))

2.2 基于JavaConfig类的配置

想要成为JavaConfig类,需要使用@Configuration注解

我们新建一个包命名为config,在config中新增一个PersonConfig类

@Configuration
@ComponentScan
public class PersonConfig {

@Bean
public Person person(Dog dog, Car car){
return new Person("dzzhyk", 20, true, dog, car);
}

@Bean
public Dog dog(){
return new Dog("旺财", 5);
}

@Bean
public Car car(){
return new Car("奥迪双钻", 100000);
}
}

此时我们的XML配置文件可以完全为空了,此时应该使用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来获取注解配置

/**
* 使用JavaConfig配置
*/
public class TestVersion2 {
@Test
public void test(){
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 ac = new 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PersonConfig.class);
Person person = ac.getBean("person", Person.class);
System.out.println(person);
}
}

仍然正常输出了结果:

Person(name=dzzhyk, age=20, sex=true, dog=Dog(name=旺财, age=5), car=Car(brand=奥迪双钻, price=100000))

3. BeanDefinition

AbstractBeanDefinition

是spring中所有bean的抽象定义对象,我把他叫做bean定义

当bean.class被JVM类加载到内存中时,会被spring扫描到一个map容器中:

BeanDefinitionMap<beanName, BeanDefinition>

这个容器存储了bean定义,但是bean此时还没有进行实例化,在进行实例化之前,还有一个

BeanFactoryPostProcessor

可以对bean对象进行一些自定义处理

我们打开BeanFactoryProcessor这个接口的源码可以发现如下内容:

/*
* Modify the application context's internal bean factory after its standard
* initialization. All bean definitions will have been loaded, but no beans
* will have been instantiated yet. This allows for overriding or adding
* properties even to eager-initializing beans.
*/

在spring完成标准的初始化过程后,实现BeanFactoryPostProcessor接口的对象可以用于定制bean factory,所有的bean definition都会被加载,但是此时还没有被实例化。这个接口允许对一些bean定义做出属性上的改动。

简言之就是实现了BeanFactoryPostProcessor这个接口的类,可以在bean实例化之前完成一些对bean的改动。

大致流程我画了个图:

至此我们能总结出springIOC容器的本质:(我的理解)

由BeanDefinitionMap、BeanFactoryPostProcessor、BeanPostProcessor、BeanMap等等容器共同组成、共同完成、提供依赖注入和控制反转功能的一组集合,叫IOC容器。

4. BeanDefinition结构

既然讲到了BeanDefinition,我们来看一下BeanDefinition里面究竟定义了些什么

让我们点进AbstractBeanDefinition这个类,一探究竟:

哇!好多成员变量,整个人都要看晕了@_@

我们来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成员:

private volatile Object beanClass;  private int autowireMode = AUTOWIRE_NO;  private ConstructorArgumentValues constructorArgumentValues;

4.1 beanClass

这个属性决定了该Bean定义的真正class到底是谁,接下来我们来做点实验

我们定义两个Bean类,A和B

@Component
public class A {
@Value("我是AAA")
private String name;
}
@Component
public class B {
@Value("我是BBB")
private String name;
}

接下来我们实现上面的BeanFactoryPostProcessor接口,来创建一个自定义的bean后置处理器

/**
* 自定义的bean后置处理器
* 通过这个MyBeanPostProcessor来修改bean定义的属性
* @author dzzhyk
*/
public class MyBeanPostProcessor implements BeanFactoryPostProcessor {
@Override
public void postProcessBeanFactory(ConfigurableListableBeanFactory beanFactory) throws BeansException {
GenericBeanDefinition defA = (GenericBeanDefinition) beanFactory.getBeanDefinition("a");
System.out.println("这里是MyBeanPostProcessor,我拿到了:" + defA.getBeanClassName());
}
}

最后在XML配置文件中开启包扫描

<context:component-scan base-package="pojo"/><context:annotation-config />

**注意:**这里不要使用JavaConfig类来配置bean,不然会报如下错误

ConfigurationClassBeanDefinition cannot be cast to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support.GenericBeanDefinition

这个错误出自这一句:

GenericBeanDefinition defA = (GenericBeanDefinition) beanFactory.getBeanDefinition("a");

最后,我们创建一个测试类:

public class Test {
@org.junit.Test
public void test(){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 ca = new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applicationContext.xml");
A aaa = ca.getBean("a", A.class);
System.out.println("最终拿到了==> " + aaa);
}
}

测试运行!

这里是MyBeanPostProcessor,我拿到了:pojo.A
最终拿到了==> A(name=我是AAA, b=B(name=我是BBB))

可以看到MyBeanPostProcessor成功拿到了A的Bean定义,并且输出了提示信息

接下来让我们做点坏事

我们在MyBeanPostProcessor中修改A的Bean对象,将A的beanClass修改为B.class

System.out.println("这里是MyBeanPostProcessor,我修改了:"+ defA.getBeanClassName() + " 的class为 B.class");
// 把A的class改成B
defA.setBeanClass(B.class);

重新运行Test类,输出了一些信息后:报错了!

这里是MyBeanPostProcessor,我拿到了:pojo.A
这里是MyBeanPostProcessor,我修改了:pojo.A 的classB.class

BeanNotOfRequiredTypeException:
Bean named 'a' is expected to be of type 'pojo.A' but was actually of type 'pojo.B'

我要拿到一个A类对象,你怎么给我一个B类对象呢?这明显不对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beanClass属性控制bean定义的类

4.2 autowireMode

我们继续看第二个属性:autowireMode,自动装配模式

我们在AbstractBeanDefinition源码中可以看到:

private int autowireMode = AUTOWIRE_NO;

自动装配模式默认是AUTOWIRE_NO,就是不开启自动装配

可选的常量值有以下四种:不自动装配,通过名称装配,通过类型装配,通过构造器装配

  • AUTOWIRE_NO
  • AUTOWIRE_BY_NAME
  • AUTOWIRE_BY_TYPE
  • AUTOWIRE_CONSTRUCTOR

接下来我们来模拟一个自动装配场景,仍然是A和B两个类,现在在A类中添加B类对象

@Component
public class A {
@Value("我是AAA")
private String name;
@Autowired
private B b;
}

我们希望b对象能够自动装配,于是我们给他加上了@Autowired注解,其他的完全不变,我们自定义的MyBeanPostProcessor中也不做任何操作,让我们运行测试类:

这里是MyBeanPostProcessor,我拿到了:pojo.A
最终拿到了==> A(name=我是AAA, b=B(name=我是BBB))

自动装配成功了!我们拿到的A类对象里面成功注入了B类对象b

现在问题来了,如果我把@Autowired注解去掉,自动装配会成功吗?

这里是MyBeanPostProcessor,我拿到了:pojo.A
最终拿到了==> A(name=我是AAA, b=null)

必然是不成功的

但是我就是想要不加@Autowired注解,仍然可以实现自动装配,需要怎么做?

这时就要在我们的MyBeanPostProcessor中做文章了,加入如下内容:

defA.setAutowireMode(AbstractBeanDefinition.AUTOWIRE_BY_NAME);

再输出结果:

这里是MyBeanPostProcessor,我拿到了:pojo.A
最终拿到了==> A(name=我是AAA, b=B(name=我是BBB))

自动装配成功了!这次我们可没加@Autowired,在我们的自定义的bean后置处理器中设置了autowireMode属性,也实现了自动装配

综上,autowireMode属性是用来控制自动装配模式的,默认值是AUTOWIRE_NO,即不自动装配

4.3 constructorArgumentValues

constructorArgumentValues的字面含义是构造器参数值

改变这个参数值,我们可以做到在实例化对象时指定特定的构造器

话不多说,show me your code:

因为要研究构造器,只能先”忍痛“关掉lombok插件,手写一个pojo.Student类

/**
* Student类
* @author dzzhyk
*/
@Component
public class Student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eger age;

public Student() {
System.out.println("==>使用空参构造器 Student()");
}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 Integer age) {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System.out.println("==>使用双参数构造器 Student(String name, Integer age)");
}
}

我们都知道,spring在实例化对象时使用的是对象的默认空参构造器:

我们新建一个测试方法test

@Test
public void test(){
ApplicationContext ca = new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applicationContext.xml");
Student student = ca.getBean("stu", Student.class);
System.out.println("==>" + student);
}

运行可以得到下面结果:

这里是MyBeanPostProcessor,我拿到了:pojo.Student
==>使用空参构造器 Student()
==>pojo.Student@402e37bc

可以看到,确实使用了空参构造器

但是如何指定(自定义)使用哪个构造器呢?我根本看不见摸不着,Spring全帮我做了,实在是太贴心了。

接下来就聊聊constructorArgumentValues的使用:

我们在MyBeanPostProcessor中加入如下内容,对获取到的pojo.Student的bean定义进行操作:

ConstructorArgumentValues args = new ConstructorArgumentValues();
args.addIndexedArgumentValue(0, "我指定的姓名");
args.addIndexedArgumentValue(1, 20);
defStu.setConstructorArgumentValues(args);

再次运行test:

这里是MyBeanPostProcessor,我拿到了:pojo.Student
==>使用双参数构造器 Student(String name, Integer age)
==>pojo.Student@2f177a4b

可以看到这次使用了双参数构造器

有人会好奇ConstructorArgumentValues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我点进源码研究一番,结果发现这个类就是一个普通的包装类,包装的对象是ValueHolder,里面一个List一个Map<Integer, ValueHolder>

而ValueHolder这个对象继承于BeanMetadataElement,就是构造器参数的一个包装类型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ConstructorArgumentValues就是用来管控构造器参数的,指定这个值会在进行bean注入的时候选择合适的构造器。

5. 装配对象

现在我们把目光放回到SpringBoot的自动装配上来,原来在真正进行bean实例化对象前,我们前面还有这些过程,尤其是存在使用后置处理器BeanFactoryPostProcessor来对bean定义进行各种自定义修改的操作。

经过上面我们漫长的研究过程,我们终于可以回答第一个问题了:

自动装配的对象:Bean定义 (BeanDefinition)

6. My自动装配

看到这里又自然会产生疑问:不会吧,上面可都是自动装配啊,我在配置文件或者使用注解都配置了变量的值,然后加个@Autowired注解就OK了,spring也是帮我自动去装配。

再高端一点话,我就把XML文件写成JavaConfig配置类,然后使用@Configuration注解,这样也能自动装配,这不是很nice了吗?

6.1 自动装配之再思考

我的理解,上面的自动装配,我们至少要写一个配置文件,无论是什么形式,我们都至少需要一个文件把它全部写下来,就算这个文件的内容是固定的,但是为了装配这个对象,我们不得不写。

我们甚至都可以做成模板了,比如我在学习spring框架整合时,把经常写的都搞成了模板:

有了这些模板,我们只需要点点点,再进行修改,就能用了。

这样做确实很好,可是对于越来越成型的项目体系,我们每次都搞一些重复动作,是会厌烦的。而且面对这么多xml配置文件,我太难了。

于是我有了一个想说但不敢说的问题:

我一个配置文件都不想写,程序还能照样跑,我只关心有我需要的组件就可以了,我只需要关注我的目标就可以了,**我想打开一个工程之后可以1秒进入开发状态,而不是花3小时写完配置文件(2.5小时找bug)**希望有个东西帮我把开始之前的准备工作全做了,即那些套路化的配置,这样在我接完水之后回来就可以直接进行开发。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都懂了:SpringBoot

6.2 一个例子

让我们在偷懒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来看下面这个例子:

仍然是A类和B类,其中A类仍然引用了B类,我们给A类组件起id=“a”,B类组件起id=“b”

@Component("a")
public class A {
@Value("我是AAA")
private String name;
@Autowired
private B b;
}

@Component("b")
public class B {
@Value("我是BBB")
private String name;
}

可以看到我们使用了@Autowired注解来自动注入b,测试类如下:

@Test
public void test(){
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 ac = new 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MyAutoConfig.class);
A aaa = ac.getBean("a", A.class);
System.out.println(aaa);
}

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了:我们这里使用了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这个JavaConfig配置类会使用到的加载类,于是我们顺利成章地点开它所加载的MyAutoConfig类文件

文件内容如下:

@Configuration
@MyEnableAutoConfig
public class MyAutoConfig {
// bean 都去哪了 ???
}

what? 我要声明的Bean对象都去哪了(注意:这里的applicationContext.xml是空的)?

让我们运行test:

A(name=我是AAA, b=B(name=我是BBB))

竟然运行成功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元芳,你怎么看?)

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了:@MyEnableAutoConfig是什么注解?我怎么没有这个注解

让我们点进@MyEnableAutoConfig一探究竟:

@Target(ElementType.TYPE)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Documented
@Import(MyImportSelector.class) // 导入bean定义
public @interface MyEnableAutoConfig {
}

原来如此!你是用了@Import注解导入了Bean定义对吧,注释都写着呢!

可是客官,@Import导入bean定义是没错,但是它导入的是MyImportSelector这个bean,不是A也不是B啊…

6.3 @Import注解

@Import的功能就是获取某个类的bean对象,他的使用形式大致如下:

@Import(A.class)
@Import(MyImportBeanDefinitionRegister.class)
@Import(MyImportSelector.class)

6.3.1 @Import(A.class)

第一种形式@Import(A.class),是最简单易懂的形式

我们需要哪个Bean定义,直接Import他的class即可

6.3.2 @Import(MyImportBeanDefinitionRegister.class)

第二种形式@Import(MyImportBeanDefinitionRegister.class)

传递了一个bean定义注册器,这个注册器的具体内容如下:

public class MyImportBeanDefinitionRegister implements ImportBeanDefinitionRegistrar {
@Override
public void registerBeanDefinitions(AnnotationMetadata importingClassMetadata, BeanDefinitionRegistry registry) {

RootBeanDefinition aDef = new RootBeanDefinition(A.class);
registry.registerBeanDefinition("a", aDef);

}
}

这个注册器实现了ImportBeanDefinitionRegistrar接口,并且重写了里面的registerBeanDefinitions方法

看他做了什么事:创建了一个新的bean定义,他的类型就是A,然后把这个bean定义注册到BeanDefinitionMap(还记得吧!)里面,key值我们可以人为设置,这里就设置成"a"

这样在传递一个注册器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注册器中新增的bean定义注册进来使用

6.3.3 @Import(MyImportSelector.class)

可以看到,这种使用方式就是我们刚才的注解中使用的方式

他传递了一个叫MyImportSelector的类,这个类依然是我们自己定义的,具体内容如下:

public class MyImportSelector implements ImportSelector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selectImports(AnnotationMetadata importingClassMetadata) {
// 导入配置类
return new String[]{"config.MyConfig"};
}
}

这个类实现了ImportSelector接口,并且重写了selectImports方法,返回一个字符串数组

我们可以看到,返回的字符串数组中是我们要导入类的全类名

这个Importer返回的类如果是组件bean对象,就会被加载进来使用;如果是一个配置类,就会加载这个配置类

第三种和第二种的区别是第三种可以一次性写很多类,而且比较简洁,只需要清楚类的全包名即可。而第二种方式需要自己清楚包类名,手动创建bean定义,然后手动加入BeanDefinitionMap。

6.4 例子的研究

我们打开MyImportSelector,发现里面赫然写着几个大字:

return new String[]{"config.MyConfig"};

然后我们找到config.MyConfig类,发现这个类竟然就是我们刚才写的JavaConfig版本的配置文件:

@Configuration
public class MyConfig {
@Bean
public A a(){
return new A();
}

@Bean
public B b(){
return new B();
}
}

加载这个MyConfig配置类,就相当于加载了A和B两个Bean定义

喂!你是不是搞我!绕了一大圈,怎么还是加载这个配置文件啊!这个配置文件明明就是我自己写的。

总结一下,我们这个例子大概绕了这些过程:

6.5 将偷懒进行到底

"没有会偷懒的人解决不掉的问题“ —— 鲁迅

上面的例子也没有多大优化啊,我怎么觉得更加麻烦了?不但绕了一大圈,定义了许多新东西,到最后还是加载了我写好的JavaConfig类,说到底我不是还在写javaConfig类吗…

但是你注意到没有:有了上面的机制,我只需要把JavaConfig类写一次,然后放在某个地方,在MyImportSelector中加入这个地方的全包名路径,下次用的时候直接导入最顶层的MyAutoConfig类,所有有关这个部件我需要的东西,就全部自动整理好了,甚至比鼠标点点点添加代码模板还要快!

我突然有了个很棒的想法,不知道你有了没有 。

如果你开始有点感觉了,就会自然提出另一个问题:我这样做确实可以提高效率,但是一段代码里写入我自己定制的内容,每次更改起来不是太费劲了吗?

想到这里,我就不禁回想起使用JDBC的时候,在代码里改SQL语句的痛苦了,那真是生不如死…这种情况就构成了硬编码的行为,是不好的。

我们自然会想到:要是我创建一个配置文件properties来专门保存我这个需求所使用的bean对象,然后使用的时候在MyImportSelector中读取配置文件并且返回全包名,不就更加nice了吗?

于是MyImportSelector中的代码又改成了下面这样:

public class MyImportSelector implements ImportSelector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selectImports(AnnotationMetadata importingClassMetadata) {

Properties properties = MyPropertyReader.readPropertyForMe("/MyProperty.properties");
String strings = (String) properties.get(MyEnableAutoConfig.class.getName());

return new String[]{strings};
}
}

其中MyPropertyReader是我们自己新创建的用于读取properties文件的工具类

之所以要自己再定义这样一个工具类,是为了以后在其中可以做一些其他操作(比如:去重、预检查)

public class MyPropertyReader {
public static Properties readPropertyForMe(String path){
Properties properties = new Properties();
try(InputStream sin = MyPropertyReader.class.getResourceAsStream(path)){
properties.load(sin);
}catch (IO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System.out.println("读取异常...");
}
return properties;
}
}

我们的配置文件里面这么写:

anno.MyEnableAutoConfig=config.MyConfig

可以看到,key是注解@MyEnableAutoConfig的类名,也就是根据这个注解,就会导入后面的MyConfig这个Bean,这个Bean就是我们的配置文件

如此一来我们读取这个配置文件,然后加载跟这个注解名称相符的value(即JavaConfig配置文件),就相当于我们在代码里手写的"config.MyConfig",只不过现在的形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添加或者删除一个配件,完全只需要修改MyProperty.properties这个配置文件就行了!

至此,无论是添加或者删除组件,无非是在配置文件中加上或者删除一行的问题了。

让我们在更新之后运行程序,可以看到成功拿到了配置文件的全类名

程序的运行当然也是没问题的:

A(name=我是AAA, b=B(name=我是BBB))

到此,我仿佛又领悟了一些东西。。。

我的配置文件好像活了,在我需要的时候他会出现,在我不需要的时候只需要在配置文件里面给他”打个叉“,他自己就跑开了

7. 自动装配源码分析

终于来到了大家喜闻乐见的部分:源码分析

在我们前面6节学习了各种”招式“之后,让我们请出对手:SpringBoot

现在在你面前的是一个SpringBoot”空项目“,没有添加任何依赖包和starter包

启动项目:

正常启动,让我们从@SpringBootApplication开始研究

7.1 @SpringBootConfiguration

会看到@SpringBootApplication这个注解由好多注解组成

主要的有以下三个:

@SpringBootConfiguration@EnableAutoConfiguration@ComponentScan

先来看第一个:@SpringBootConfiguration

进入这个注解之后会发现

原来你就是一个@Configuration啊,一个JavaConfig配置类

那我们使用JavaConfig不就是用来配置bean吗,所以有了这个注解之后我们可以在SpringBoot运行的主类中使用@Bean标签配置类了,如下图所示:

7.2 @ComponentScan

这个注解相信大家都认识了,组件扫描

这个扫描的范围是:SpringBoot主启动类的同级路径及子路径

7.3 @EnableAutoConfiguration

来看这个注解,也是最核心的内容

这个注解怎么这么眼熟啊,还记得刚才的@MyEnableAutoConfig注解吗?就是我们自己写的那个注解

进入@EnableAutoConfiguration:

看图中红圈位置的注解:@Import(AutoConfigurationImportSelector.class)

是不是跟我们上面自己写的内容一样!

这里的作用便是导入了 AutoConfigurationImportSelector 这个类的bean定义

我们都知道,如果这个类实现了ImportSelector接口,那他肯定重写了一个方法,就是我们上面重写过的selectImports方法:

果然,在这个类里面确实有这个selectImports方法:

我的天,好长的一串代码,一行都放不下!

此时此刻,我又回想起了在家乡的母亲,夏天的蝉鸣,池塘的荷花…

等等等等,这个类我们当时返回的是什么?是一个字符串数组String[ ],那这个类无论多么长,返回的肯定就是一个字符串数组,不信你自己看:

这个字符串数组存放的内容我们是否清楚呢?当然清楚了!我们返回的是要加载的Config配置文件的全包名,通过返回这个全包名,我们就能自动装配上这些配置文件下定义的bean对象,从而达到了自动装配的目的!

根据刚才我们自己实现的selectImports方法,我们是通过注解类的名字来查找,并且最终得到需要加载的Config类的全类名,最后返回的。

因此,这里必然有一个根据注解类名字来查找相应的Config文件的操作

我们继续反推,看到返回时的定义如下:

我们发现autoConfigurationEntry中保存着我们需要的配置信息,它是通过getAutoConfigurationEntry方法获取的,于是我们继续深入,进入getAutoConfigurationEntry方法

这一段代码真是把人难住了,好大一片,不知道在做什么

此时此刻,我又回想起了在家乡的母亲,夏天的蝉鸣,池塘的荷花…

回家!有了!我们先想这个方法应该返回什么,根据我们前面的经验,这里应该返回一个类似于Entry的保存了我们需要的配置信息的对象

这个方法返回的是新建的AutoConfigurationEntry对象,根据最后一行的构造函数来看,给他了两个参数:

configurations, exclusions

configurations显然使我们需要的配置文件,也是我们最关心的,而exclusions字面意思是排除,也就是不需要的,那我们接下来应该关注configurations到底是怎么来的

根据我们前面的经验,我们是根据注解类名来从一个配置文件中读取出我们需要的Config配置类,这里configurations就代表了Config配置类,那么我们应该找到一个入口,这个入口跟注解相关,并且返回了configurations这个参数。

正如我们所料,这个方法的参数确实传递过来了一个东西,跟注解有关:

看见那个大大的Annotation(注解)了吗!

那么根据这条”线索“,我们按图索骥,找到了三行代码,范围进一步缩小了!

此时再加上返回了configurations,我们最终确定了一行代码:

就是这个getCandidateConfigurations方法,符合我们的要求!

从字面意思上分析,获取候选的配置,确实是我们需要的方法

OK,让我们继续前进,进入这个方法:

这个方法是不是也似曾相识呢?我们之前写过一个专门用于读取配置文件的类MyPropertyReader,还记得吗?

如果你还记得的话,我们自己写的工具类里面也是一个静态方法readPropertyForMe来帮我读取配置文件

但是我们的配置文件路径一定是需要指定的,不能乱放。

从这个loadFactoryNames方法体来看,好像没有给他传递一个具体路径

但是从下面的Assert断言中,我们发现了玄机:

在META-INF/spring.factories文件中没有找到自动配置类Config,你要检查balabala。。。。

根据我不太灵光的脑袋的判断,他的这个配置文件就叫spring.factories,存放的路径是META-INF/spring.factories

于是我们打开spring boot自动装配的依赖jar包:

那这个配置文件里面的内容,是不是跟我们想的一样呢?

原来如此。

这里的EnableAutoConfiguration注解,正是我们此行的起点啊…

到这里,自动装配到底是什么,应该比较清楚了,原来他是帮我们加载了各种已经写好的Config类文件,实现了这些JavaConfig配置文件的重复利用和组件化

7.4 loadFactoryNames方法

行程不能到此结束,学习不能浅尝辄止。

我们还有最后一块(几块)面纱没有解开,现在还不能善罢甘休。

让我们进入loadFactoryNames方法:

这个方法非常简短,因为他调用了真正实现的方法:loadSpringFactories

这一行return代码我复制在下面:

loadSpringFactories(classLoader)     .getOrDefault(factoryTypeName, Collections.emptyList());

可以分析得出:loadSpringFactories方法的返回值又调用了一个getOrDefault方法,这明显是一个容器类的方法,目的是从容器中拿点东西出来

就此推测:loadSpringFactories返回了一个包含我们需要的Config全类名(字符串)的集合容器,然后从这个集合容器中拿出来的东西就是我们的configurations

让我们看这个loadSpringFactories方法:

它确实返回了一个容器:Map<String, List> 这个容器的类型是:MultiValueMap<String, String>

这个数据结构就非常牛逼了,多值集合映射(我自己的翻译)简单来说,一个key可以对应多个value,根据他的返回值,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方法中一个String对应了一个List

那么不难想到MultiValueMap中存放的形式:是”注解的类名——多个Config配置类“ 让我们打个断点来验证一下:

果然是这样,并且@EnableAutoConfiguration注解竟然加载了多达124个配置类!

接下来我们继续思考:我们来的目的是获取configurations,所以无论你做什么,必须得读取配置文件,拿到configurations

于是我们在try方法体中果然发现了这个操作:

他获取了一个路径urls,那么这个路径是否就是我们前面验证的META-INF/spring.factories呢?

我们查看静态常量FACTORIES_RESOURCE_LOCATION的值:

果真如此,bingo!继续往下看,果然他遍历了urls中的内容,从这个路径加载了配置文件:终于看到了我们熟悉的loadProperties方法!

那我们大概就知道了,他确实是通过找到路径,然后根据路径读取了配置文件,然后返回了读取的result

这就是loadFactoryNames方法的内部实现。

7.5 cache探秘

到这里有的人又要问了:是不是结束了?其实还远没有!

细心地朋友已经发现了玄机,隐藏在loadFactoryNames方法的开头和结尾:

喂喂,这个返回的result好像并不是直接new出来的哦

它是从cache缓存中取出来的,你发现了没有

根据下面的if判断,如果从缓存中读取出来了result,并且result的结果不为空,就直接返回,不需要再进行下面的读写操作了,这样减少了磁盘频繁的读写I/O

同理,在我更新完所有的配置文件资源之后,退出时也要更新缓存。

7.6 getAutoConfigurationEntry再探

关键部分已经过去,让我们反过头来重新审视一下遗漏的内容:

还记得getAutoConfigurationEntry方法吗?

我们最后来研究一下这个类除了getCandidateConfigurations还干了哪些事情:

  • removeDuplicates
  • configurations.removeAll(exclusions)

可以看到,这里对加载进来的配置进行了去重、排除的操作,这是为了使得用户自定义的排除包生效,同时避免包冲突异常,在SpringBoot的入口函数中我们可以通过注解指定需要排除哪些不用的包:

例如我不使用RabbitMQ的配置包,就把它的配置类的class传给exclude

@SpringBootApplication(exclude = {RabbitAutoConfiguration.class})

8. 自动装配本质

我的理解:

  • SpringBoot自动装配的本质就是通过Spring去读取META-INF/spring.factories中保存的配置类文件然后加载bean定义的过程。
  • 如果是标了@Configuration注解,就是批量加载了里面的bean定义
  • 如何实现”自动“:通过配置文件获取对应的批量配置类,然后通过配置类批量加载bean定义,只要有写好的配置文件spring.factories就实现了自动。

9. 总结

Spring Boot的自动装配特性可以说是Spring Boot最重要、最核心的一环,正是因为这个特性,使得我们的生产复杂性大大降低,极大地简化了开发流程,可以说是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福音了~~

笔者本人对源码的理解仍然没有那么深刻,只是喜欢分享自己的一些学习经验,希望能和大家共同学习,毕竟掌握一门新技术的快感嘛… 大家都懂的!

写这篇文章耗费了巨大的精力,每一个字均是手码,真的希望喜欢的朋友可以点赞收藏关注支持一波,这就是对我这个未出世的学生的最大激励了!

最后,我画了一份Spring Boot自动装配详细流程图,分享给大家。

Spring Boot自动装配详细流程图:

文章目录
  1. 1. 前言
  2. 2. 1. Warm up
    1. 2.1. 1.1 setter注入
    2. 2.2. 1.2 构造器注入
    3. 2.3. 1.3 属性注入
  3. 3. 2. Warm up again
    1. 3.1. 2.1 基于XML的配置
    2. 3.2. 2.2 基于JavaConfig类的配置
  4. 4. 3. BeanDefinition
  5. 5. 4. BeanDefinition结构
    1. 5.1. 4.1 beanClass
    2. 5.2. 4.2 autowireMode
    3. 5.3. 4.3 constructorArgumentValues
  6. 6. 5. 装配对象
  7. 7. 6. My自动装配
    1. 7.1. 6.1 自动装配之再思考
    2. 7.2. 6.2 一个例子
    3. 7.3. 6.3 @Import注解
      1. 7.3.1. 6.3.1 @Import(A.class)
      2. 7.3.2. 6.3.2 @Import(MyImportBeanDefinitionRegister.class)
      3. 7.3.3. 6.3.3 @Import(MyImportSelector.class)
      4. 7.3.4. 6.4 例子的研究
    4. 7.4. 6.5 将偷懒进行到底
  8. 8. 7. 自动装配源码分析
    1. 8.0.1. 7.1 @SpringBootConfiguration
  9. 8.1. 7.2 @ComponentScan
  10. 8.2. 7.3 @EnableAutoConfiguration
  11. 8.3. 7.4 loadFactoryNames方法
  12. 8.4. 7.5 cache探秘
  13. 8.5. 7.6 getAutoConfigurationEntry再探
  • 9. 8. 自动装配本质
  • 10. 9.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