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ring Boot 项目实战 ⭐⭐⭐ Spring Cloud 项目实战
《Dubbo 实现原理与源码解析 —— 精品合集》 《Netty 实现原理与源码解析 —— 精品合集》
《Spring 实现原理与源码解析 —— 精品合集》 《MyBatis 实现原理与源码解析 —— 精品合集》
《Spring MVC 实现原理与源码解析 —— 精品合集》 《数据库实体设计合集》
《Spring Boot 实现原理与源码解析 —— 精品合集》 《Java 面试题 + Java 学习指南》

摘要: 原创出处 www.cnblogs.com/Tiancheng-Duan/p/15737585.html 「血夜之末」欢迎转载,保留摘要,谢谢!


🙂🙂🙂关注**微信公众号:【芋道源码】**有福利:

  1. RocketMQ / MyCAT / Sharding-JDBC 所有源码分析文章列表
  2. RocketMQ / MyCAT / Sharding-JDBC 中文注释源码 GitHub 地址
  3. 您对于源码的疑问每条留言将得到认真回复。甚至不知道如何读源码也可以请教噢
  4. 新的源码解析文章实时收到通知。每周更新一篇左右
  5. 认真的源码交流微信群。

一、背景

三年的时间,可以做些什么呢?又或者说,可以做成什么呢?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机遇、背负、努力。所以这永远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有的只是每个人自己的答案。而我能做的,就说出自己的故事,给大家一份参考。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那就是极好的了。

关键词:真实、履历、思考、效率、执行、不足.

履历

先说一下履历吧。毕竟没有履历,可能被人认为是贩卖焦虑的软文。

  • 18.5~18.12:杭州某在线教育公司

    • 岗位:产品+项目+管理+前端+运营
    • 职责:属于啥都干,哪里需要,填哪里。技术方面只做过H5课件,未涉及后端。
    • 薪资:6k x 12
    • 成长:职场
    • 学习:书、证书考试驱动的学习(培训)、慕课网与网易云课堂的各小课程、各类技术白皮书&实时讯息(区块链项目需要)。
    • 证书: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即”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高级)
  • 19.2~19.12:杭州某物联网公司

    • 岗位:架构师&技术负责
    • 职责:带领团队,0-1搭建工业物联网。真正后端技术的起点。
    • 薪资:11k x 12
    • 成长:技术
    • 学习:书、证书考试驱动的学习(培训)、慕课网各小课、网易云课堂微专业大课_高级开发工程师
    • 证书: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即”软考“)-系统分析师(高级)
  • 19.12~20.3:某三方外包公司(参与阿里某核心中间件团队开发)

    • 岗位:高级开发工程师~技术专家(外包公司评级)
    • 职责:参与中间件平台非核心系统开发
    • 薪资:20k x 12
    • 成长:三个月试用期都没有,成长有限。
  • 20.3~21.10:某二方外包公司(参与阿里巴巴-盒马开发)

    • 岗位:高级开发工程师
    • 职责:主要负责盒马门店域数字化作业系统开发(主要是智能决策&终端作业)
    • 薪资:(25+2)k x (13 + 3)
    • 成长:业务、产研认识
    • 学习:书、证书考试驱动的学习(培训)、慕课网各小课、慕课网体系大课_Java架构师-十项全能、网易云课堂微专业大课_大数据工程师、九章算法大课_算法班&系统设计课
    • 证书:PMP
  • 21.12~现在:阿里巴巴集团

    • 岗位:保密
    • 职责:参与核心团队开发
    • 薪资:保密

PS: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我经历的所谓大小课、培训。

  • 小课:一般是针对某个特殊领域的课程,课时多在10~100。如Java企业级电商项目架构、Google资深工程师深度讲解Go语言、告别996 实现高效编程等。
  • 大课:一般是针对某个知识体系的课程,课时多在100~1000。如微专业_高级Java工程师、大数据开发工程师、Java架构师-十项全能等。
  • 培训:一般针对某项证书的线上课程,课时多在100~1000。如软考_系统分析师、PMP等。

小结

就职业生涯而言,我的开局并不糟糕,起码也算是本科毕业了。这已经超过了不少人了。。。

但相对很多大佬而言,真的很一般的开局。既不是985、211,也不是研究生。相对团队里一个个清华研究生、东南大学研究生,那这学历属实有点寒碜了。

至于真材实料方面,大学平均成绩也很一般,偏科严重。

不过,大学生涯还是给我留了点东东的。一方面感兴趣的专业课真的学得好,学院前列。另一方面读的书挺多的,整个大学生涯借了图书馆几百本书吧。不敢说每本书都深入看过,但起码每本书都翻过,不少书还做过笔记啥的。

毕业季的时候,想去阿里(当时的杭州大学生都比较向往)。然而学校不怎么出名,阿里根本就没宣讲,当时迷迷糊糊就错过了。现在想来,当时就算有机会,就我那学历和成绩,也够呛。所以,没有赶上校招的快车道(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三年多时间(只算后端技术,还不到三年)的学习后,经过超乎常人的选拔(足足九轮面试,还不是因为自身原因加餐。。。放心,后面会有面经滴),加入到了阿里的核心部门。

总的来说,打分7/10吧。就结果而言,虽然略低于预期计划,但结果可以接受。就过程而言,由于缺乏经验&指导,以及自身由于各种原因,浪费了不少时间,导致整个过程的效率没有达到预期。这造成,我现在还得补前面三年欠的沉淀债务。

二、剖析

简单剖析一下这三年,离不开三个东西:驱动、思考、执行

首先得有上层驱动力,才可以推动整个事物前进。其次,要把握好方向盘,确定正确方向。最后,将方向落地到执行层面。

简单来说,念头->方向->执行

1. 驱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也算是职场经验丰富了。毕业三年多,已经经历了五家公司(算上那个三个月不到的三方外包的话)。

从小公司,到大公司,接触了许多人。他们给我最大的印象区别,就是自我驱动力。这份自我驱动力,我有时称之为野心。自我驱动力不同的人,最终表现出来的差十分之大。

近些年比较火的舒适圈理论、还有公司画饼,其实都与自我驱动力相关。

这时候,我就要举例子了。我曾经有一位同事的技术态度就是:可以用(他)现有技术栈解决的,坚决不学新技术。不可以用现有技术栈解决的,就反馈这个问题无解。

另外,我刚进一家公司的时候,那位老板给我画了个饼:希望公司的小伙伴,以后都可以在杭州买房。。。只能说,真是“好大”一个饼。当时,我就泄了一半的气。

简单来说,做人要有梦想,万一真的实现了呢?

如果真的很佛系,可以去看一下励志演讲,喝喝鸡汤。如果嫌鸡汤不好喝,去B站看看美国那边千万刀的豪宅(国内的房子就算了,那鸡汤就不香了),欧洲那边的广袤牧场。

不要老想着鸡汤有毒。鸡汤有毒也许只是一个扭曲的骗局呢?只能说按照博弈的角度来说,创业有成者一定表示,创业者是困难无比,而且一分靠努力,九分靠天命。看懂,掌声。

有人说,当所有人忘记你,便是你的死亡。我和我朋友开玩笑说,当我彻底不蹦哒了,就是我的第一次死亡。

2. 思考

思考的三大输出体现:

  • 对过去的总结(复盘等)。
  • 对现状的辨识(厘清组织结构、人际关系等)。
  • 对未来的规划(新年梦想、执行清单等)。

技术上有这么一个准则:

一个需求下来了,如果某人立马开写,要么他做过一样需求,要么他是个憨批。

无论需求多小、多简单,只要么做过,我们就需要进行分析,再进行设计,最后编码、测试、上线。

从架构来说,编码之前需要分析&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

人生没有彩排,但可以提前规划。每个人对自己的职业都应该有短期、中期、长期的规划。短期规划精准,满足 Smart 原则,中期规划富有弹性,可按照需要进行有效转变。长期规划,则必须 follow 自己的长期目标(目标质量很重要)。

短期目标,可以借助清单进行执行。中期目标可以和亲友进行探讨,多倾听不同意见(比如不同行业的)。长期目标,就得问自己了,自我价值实现在哪里。

很多人可能并没有自己为之奋斗终生的自我价值,甚至可以说大部分人进了棺材都没有。那可以选择和我一样,令自己拥有更多的选择权,直到找到自我价值的那天。

思考是一种习惯,当习惯了它,就经常会有文思泉涌的感觉。

3. 执行

执行方面,我比较认同 PDCA,但不需要过于形式化。对自己而言,更多是形成这样的处理模式。

a.计划

前面有提到,通过在脑海里的推演,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高效路线。

事前就多思考,执行就蒙头干。

b.执行

执行没啥说的。照做就多了。

中途坚持不下来了,就喝喝鸡汤,听听激昂的音乐(个人方法),就又有干劲了。

当然,如果真的感觉身体很累,那就去锻炼健身吧。我曾经有过半年多的专业健身,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如果真的有一件事无法执行,或者说需要调整计划,那就问问自己,究竟有没有偷懒的成分,如果没有,那就去改变计划吧。

c.复盘&调整

对完成的事情,进行复盘总结,找出优点与不足。

比如,我每年都会写年度总结。平日里,也经常在白板/平板上,对之前做的事情进行分析。

但不可否认,过去的三年里,相对于大量的输入,复盘还是不足。准确说,其实是知识的内化&沉淀不足。

4.小结

总结一下,就一句话。

驱动决定可能,思考决定上限,执行决定下限

三、方法

前面提到的方向到执行,跨度过大。比如我想学技术、学XXX技术。具体怎么学呢?

所以,这就涉及到方案层面了,或者说流程方法层面了。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一位p8表示这个财年要做平台商业化,下面一群p6嗷嗷叫咋做。这就需要几位p7,配合p8拆分目标。最后几位p7有了交互逻辑解耦、领域模型抽象等工作,它们就可以将它们细化成具体系统,交给下面的p6。(准确来说,中间都是在做拆解,并不是一定只有7才有方案/流程方法的考量,粒度不同而已)

俗语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

1. 工具

这里的工具只针对狭义工具。更多是集中于软件。广义的工具,是包涵达成目标的多种手段。后面会有一片文章与之相关。

这个时代,不会还有死读书的吧。

合理利用工具,可以大幅提升学习、工作等效率。就像 Mybatis 取代 JDBC、Spring 取代 EJB、SpringBoot 取代Spring 一般。

我这里简单提及一些我使用的工具。如果大家感兴趣,我后续会写一篇详细文档,进行阐述的。

Idea Ultimate、Sublime、MarginNote3、XMind、ProcessOn、GoodNotes5、Notability、印象笔记、印象笔记-剪切插件等 app。

设备方面,随着今年 MacBook max 的到手,苹果全家桶齐全了。

这里,我提一下我对工具花费的看法。我这边所有软件都是正版的,设备则是按需购买。这些加起来花费不少。但是效率的提升,真的完全赚回来了。

虽然我有 MarginNote3 看 pdf 文档,但是很多时候还是喜欢看实体书,所以我买了很多实体书。后来甚至为了能够方便看实体 ppt 等,我直接买了个支持 airprint 的打印机。。。不过,确实方便了很多。

按照工具的必要程度、效率提升、价格,再根据腰包进行购买。但,你得先知道有这么个东东。囧

我认为,思考与工具(广义上的工具),就是最大的效率提升工具。后面,我会有一篇专门的文档进行这方面的阐述。毕竟也有多个小伙伴问到我效率方面的问题。诸如你这么多书,看得完嘛?你学那么多课,学得过来嘛?项目比较大时,你怎么同时进行项目管理、方案设计,以及核心开发。简而言之,如何实现有效提升效率。

PS:有关破解的问题,个人认为如果可以,还是付费支持一下的说。大家都经历过从破解到付费的时代。开发最常见的,就是 JetBrains 产品了。早两年,我也是破解,不过后面买得起了,就买了全家桶支持。

2. 流程

如果只是单一的工具,那么整体效率终究有限。尤其单一工具带来的局限性,真的令强迫症发狂。

所以,你需要流程,甚至多个流程组成的生态(比如学习生态)。

就学习而言,我目前有两个纵向闭环流程。一个是依据 MarginNote3 的阅读-学习-复习模式构建,这是marginNote官方流程,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另一个是基于印象笔记-剪切插件、印象笔记构建,但是复习效果还存在不足。

后续也有想过利用Notion建立流程,或者利用对开发很友好的语雀建立流程。具体整个流程体系,我还在优化迭代中,欢迎大家给出意见。

PS:其实,之前出于定制化的需求,我都想自己写一个知识库工具了。

3. 内化

内化,就是把知识变成自己的。

知识看了、收藏了、下载了,都不一定属于你的。甚至做了笔记,这个知识可能还是不属于你的。所以,我们需要有意识地进行知识的内化。

内化的方式有很多。前面说的看、做笔记都是,只是效率低而已。更高一级,是去做实践。比如手写AQS,再比对比对源码,做做思考笔记,你就可以吊打大部分面试官(实测)。再高一级,就是去教别人。比如写博客、线上/线下教课等。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实测)。

我自己,就会做笔记(印象笔记),写博客(博客园、CSDN),技术分享(群组、团队、公司等)

4. 小结

总结一句话,方案决定整体效率。

需要时常反思自己的流程&工具构建的方案效率,是否可以再提高。平时多留意一些效率方案的文章等。

四、警醒

1. 不足之处

那么回首这三年多,是否有不足呢?那当然是肯定的。

自身的不足,体现在三个方面:收集有余,沉淀不足;时间浪费;缺乏锻炼,身体素质下降

a. 收集有余,沉淀不足

最近三年虽说没有成为收集癖,大多数信息也是个人相关的。

但是从课程(大课五个、培训三个、小课几十),到文章、再到各类书籍,信息收集得太多了。好在大课整理进度85+%,部分小课被大课覆盖内容,就只是随便看看了。但是后续内化程度不足,水平也是参差不齐。

最近趁着有时间,推进了进度,后续还需要持续推进内化进度。

b. 时间浪费

时常回去啥也不想做,就想发呆&看视频/直播,晃荡一两个小时,才回过神,开始做事情。个人觉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白天注意力比较集中,刚回来的时候心思比较活跃,所以注意力难以集中。再就是整体精力不足。

解决无非开源节流:

  • 开源:增强身体锻炼,提高个人精力上线。
  • 节流:需要合理安排时间&精力,提高时间“质量”(详见精英控系列,后续详述)。

PS:我属于白天一干活,就可以开心坐一天的那种,除非特殊情况,否则就真的感觉像心流那样度过一天。但晚上就真的不怎么想加班,尤其实际没啥事情。

c. 健身时间变少导致身体素质下降

虽然整体来看,还不错。但是相较于大学时候的身体素质,那确实有所下降。后面需要安排上的说。

2. 客观认识

过去三年多,有很多运气的成分,这不得不承认。

比如被第一家公司老板挖到,是因为我那段时间对区块链技术比较关注,被他发现了。。。

比如被第二家公司老板挖到,是因为我在第一家公司考虑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所以在我对后端技术只学习了一两个月的情况下,被挖过去当技术负责。。。

比如被第三家公司上司挖到,是因为我在第二家公司时,虽然通过了阿里一面,但被我拒绝了后续流程。然后,我的简历就一直在阿里人才库,并且评价还不错。。。

第四家公司原因同上。。。

再比如我遇到上司与同事,大多都挺不错的,简直是职场最大 lucky。

如果刨除这些运气,今天的我又会是什么样呢?

五、总结

如果工作的信念只剩一个,我希望是自我驱动

如果人生的核心只剩一个,我希望是思考

至于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分享呢?大学的时候,我学到一句话,我很有感触。这个社会让你知道的,是它想让你知道的。

博弈使得每一位成功者成功后,都会选择包装自己,使得自己的成功更为顺理成章。而我能做的,只有从一开始就展示自己的一点一滴,没有包装的真实。那么如果最终我可以获得一些成就,说明我的道路是正确可行、可持续的。

过去中国几十年的阶级越迁已经越来越难见,那么我们看到的道路真的还是正确的吗?结果与过程真的相匹配嘛?这里无法如数学那样可以明确推理的答案,所以需要我们这些人去探寻。而我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经历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再将这份经历真实地展现出来,供大家参考。

最后,愿与诸君共进步。

文章目录
  1. 1. 一、背景
    1. 1.1. 履历
    2. 1.2. 小结
  2. 2. 二、剖析
    1. 2.1. 1. 驱动
    2. 2.2. 2. 思考
    3. 2.3. 3. 执行
      1. 2.3.1. a.计划
      2. 2.3.2. b.执行
      3. 2.3.3. c.复盘&调整
    4. 2.4. 4.小结
  3. 3. 三、方法
    1. 3.1. 1. 工具
    2. 3.2. 2. 流程
    3. 3.3. 3. 内化
    4. 3.4. 4. 小结
  4. 4. 四、警醒
    1. 4.1. 1. 不足之处
      1. 4.1.1. a. 收集有余,沉淀不足
      2. 4.1.2. b. 时间浪费
      3. 4.1.3. c. 健身时间变少导致身体素质下降
    2. 4.2. 2. 客观认识
  5. 5. 五、总结